日前,由上海美术学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交融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览涵盖了我国、日本和欧洲的版画中有必定代表性、关联性的样本,时刻贯穿16世纪至21世纪。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丢勒、伦勃朗、戈雅等艺术家的版画著作均有出现。
展览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力介绍说,展览“通过调查和比较其间反映的年代轨道、艺术特征与文明内涵,了解版画开展的前史头绪,体会版画的美学含义与文明价值,掌握东西方美术沟通的内涵逻辑。”
展览中的我国明清版画最重要的包括凤翔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凤翔木版年画是陕西地域颜色浓郁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展出著作触及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曲故事画等多种体裁,数量丰厚,皆为精品。
“姑苏版”是指清代康乾时期姑苏桃花坞木板年画全盛期的著作,享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此次展出的25幅“姑苏版”,不仅是记载其时姑苏城市生活的宝贵材料,也是东西方艺术沟通的重要体现。其间《西洋剧场图》是国内现在发现的仅有一幅康乾年代西风版著作。著作学习西方几何学透视法和明暗法,仿照铜版画施以细密的排线体现光影联系,线条匀称规整,局面庞大且空间感强,是姑苏版画的巅峰之作。
17世纪下半期,桃花坞年画通过长崎口岸很多涌入日本。桃花坞年画由此也跳过姑苏城,对国际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展出的日本浮世绘著作包括了铃木春信、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多位浮世绘大师的经典原作,触及佳人画、风景画、前史神话故事等多个体裁。在对葛饰北斋的传世创作《神奈川冲浪里》的介绍中,潘力这样解读:“翻滚的浪花与山峰构成奇妙的照应,引导着观者的视野,使滔天巨浪之下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虽处于画面下端仍旧英姿不减。趁波逐浪的3艘小渔船上的人物呈装饰性摆放,使触目惊心的场景平添意趣。一起,与葛饰北斋早年的《押解船之图》作比照,其间的技法演化和风格构成栩栩如生。”
西方版画的前史是一部技术革新史,从东方传来的木版印刷术通过西方不断地试验和变革,连续出现了更为精密的版画技法。西方的绘画里充满了科学和谨慎的透视与光影,逐渐产生了与东方版画彻底不一样的相貌。此次展览中,丢勒、伦勃朗、戈雅等西方艺术家触及宗教画、战役画、肖像画体裁的著作均有出现。其间,丢勒的《书房中的圣杰罗姆》和《郁闷Ⅰ》可谓精品。
明代万历年间,铜版画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我国。我国和欧洲美术的沟通至此真实开端。遭到西方铜版画的影响,我国木刻版画在审美方面体现出写实主义的倾向。
西洋铜版画中焦点透视原理、排线构成明暗,对我国姑苏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在后来间接地传递到日本,浮世绘又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正如潘力所言,东西方的文明艺术是一个循环,造就了一个“交融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