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纺织品的更新速度更快、生产周期更短,纺织企业也由原来的大批量生产少数品种的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转变,纺织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纺纱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品种翻改、原料换批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把控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黄白纱、横档疵点等问题,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问题导致的横档和色差问题经常要到针织、染整后才能发现,所以纺织企业一定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流程。我公司品种翻改、原料换批的管理要求如下:
(1)公司计划员下达单品种翻改、换批信息计划单(改纺品种、生产数量、完成或改纺时间、包装要求、使用原料、纱管颜色等)。
(2)技术部工艺管理员接到计划单后制定上机工艺,经审批后执行,根据上机工艺简表开据工艺改纺单。
(3)技术部配棉工程师根据上机品种要求制定配棉表和原料排盘图表,执行审批流程,签批后下发执行。
(1)前纺车间计划员接到计划调度通知后,通知储棉间人员按照配棉表配置所需原料,根据调度通知所下达的工艺路线安排有关机台了机,到试验室领取本车间品种上机工艺单,做好上机前准备工作。
(2)车间计划员向运转班和保全工段分别下达改车计划单,并将工艺单同时下到保全工段。
(3)保全工段负责改机、送试样。送样时要填写试验单,注明品种、机台、试样个数、送样时间、送样人、接收人。试样测试合格后,试验员要填测试合格单,注明试验结果、试验结束时间、试验人、取结果时间,取结果人等。
(5)运转工长接到测试合格单后安排开车,并根据工艺单信息填写车头工艺牌,工艺牌标示要完整、准确、清楚,保全工长要检查工艺上机执行情况,根据工艺单核查上机工艺变更齿轮及专件器材信息,并签字确认。
(6)开车后由工长将所改机台已开车的信息反馈给车间计划员,并在测试合格单上注明开车时间,放置在车头标识处备查。
(7)车间计划员接到开车信息后,须仔细核对测试合格单及该品种所用棉卷包皮、棉条桶、粗纱管、细纱管、纸管等产品标识信息,并检查、核对工艺牌,复核无误后签字确认。
在以上流程中,很重要的几个地方和环节,如信息传递、工艺上机执行、检查签字确认等环节必须规范执行,责任落实到人。必要时可以做先锋试样、快速针织小样等,进行染色试验验证,确保没有横档、色差等问题,各项指标符合客户质量发展要求后再批量生产。
一个车间生产多个品种,重点要控制差错、混批、异纤混入等问题,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流程制度做保障。
为保证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要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做标识控制与可追溯性管理。为此我公司对各工序标识牌填写的内容(见表1)及对在制品标识内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分别见表1、表2。
(1)品种标识牌填写要字迹工整、内容完整,产品、在制品种及回花下脚名称要按照调度单或上机进度单上的名称书写。
(1)梳棉固定使用本机台号条桶,不得乱用;喂入棉卷的梳棉机,分AB卷机台按规定使用对应的棉卷(见图1),条桶做好区分。
(2)并条头并固定使用规定台号梳棉机的生条,在机后标明每眼使用生条的梳棉机台号,每眼不得有两桶以上重台号的生条。头并、二并一定要使用所供应机台的条桶。
(3)粗纱固定使用本机号的条桶,由固定并条机供应,并条机不得使用非供应粗纱机的条桶,如粗纱机后条桶在调整中,条桶号与本机号不符,可挂醒目标识进行提示。
(4)一台粗纱机固定供应若干台细纱机,细纱机标明供应粗纱的机台号。根据细纱机和粗纱机的产量,细纱计划员安排一台粗纱供应的细纱机台数、机台号,由前纺计划员安排粗纱机号使之与细纱开台相对应。
(5)细纱机原则上每台车只可以使用一种管色的粗纱。由于种种原因固定供应的粗纱供应不上时,为避免细纱脱节可采用其它机台的粗纱临时供应,但临时供应的粗纱应改用绿色号码纸,以示区分,并要在前纺、细纱各自交接班记录本上记录清楚,否则按违反固定供应考核。
(6)一台络筒机固定接若干台细纱机的管纱。细纱尽量以一台络筒机接细纱机台的整数倍来安排使用细纱管,络筒机安排车位要稍宽裕一些,最好还是不要同一台络筒机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纱管,如必须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纱管,要做出明显的标识。在络筒车间存管纱处,要在对应的位置写清所存纺管纱的标识:包括细纱车号、细纱管颜色、络筒车号等。络筒计划员及运转工长要经常到细纱车间了解各纱管和各品种的开台情况,以便准确安排车位。
(7)各工序要根据不同纤维的染色性能做好隔离保护措施,在防范异纤混入的同时,也是给员工一个不同品种的提醒。
(8)各工序同品种使用的容器具颜色要尽量做到一致,如棉卷包皮,生条、半熟条、熟条桶圈,粗纱机台的粗纱管,细纱机台的粗纱管、细纱管,络筒机台的细纱管、纸管等。正常的情况下不准出现不一样的颜色容器具在同一品种上混用的现象。如果同一种颜色的容器具数量不能够满足使用上的要求,一定要使用多种颜色的容器具时,不一样的颜色的容器具要分别固定位置使用和存放,并且做出醒目的标识进行提醒。
单染品种是采用两种或多种着色性能不同的纤维进行混纺的品种,客户根据纤维着色性能的不同,采用单染或双染双色对布面进行染色处理,以使布面形成色彩朦胧的效果,这种染色方式决定了布面很容易出现横路、色差等疵点,而且要等到布面染好色后才能察觉缺陷,因此对混纺比及纱线物理指标等就提出了较高要求。
控制横档、色差等疵点,原料是控制要点,要从混和入手,不同厂家的原料要按照不同的原料来管理,同批次包间的差异控制、回花回用量的控制都是关键的控制项目。单染品种常用的混和方式有盘混、条混两种,控制重点都是混合均与性。
(1)盘混要根据混纺比例要求,根据配棉表将各种纤维按公重量进行称重排盘。
(3)要控制好盘头和盘尾的混合质量,别出现缺包位开车的现象,以防止造成混和不匀及混纺比差异。
(1)条混工艺的重点是要控制生条重不匀,根据生条重不匀的情况,确定是不是需要进行预并。
络筒要优化切疵工艺,利用CVC、SFND等功能拦截支偏、毛羽、条干等异常纱。
AB纱是两种不同纤维分别采取了单独的工艺生产成A、B两种粗纱,在细纱机上采用赛络纺的方式产出的纱线)粗纱重点控制重量不匀率,减少粗细疵点,防止造成细纱长粗长细带来的包覆比例变化。
(2)保证各锭之间喂入牵伸区的两根粗纱条间距的一致性,因为这个间距是决定加捻三角区大小一致性及赛络风格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3)要设置专人定期上机检查各锭加捻三角区大小的一致性,因为它决定了布面的风格特点。
(5)生产比例差异较大的AB纱时,能够使用斜接头的操作方法,利用加捻方向达到一种包缠效果。
利用络筒电清强大的功能,在切除正常疵点外,重点把关单股纱及支偏纱,这两种疵点也是AB纱、单染纱造成布面横档的根本原因之一。
(1)根据不同纤维的特性设计适宜的混合工艺。(2)多组分混纺纱的纤维混合均匀度及混纺比的一致性是控制重点,特别是要重点控制混和比例较小的纤维在纱线截面内含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在工艺设计上,能采用二次盘混或盘混加条混的混合方式,如果采用了条混工艺,要重点控制生条的重量不匀率。
(3)纤维整齐度及短绒率的差异对混合均匀度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控制不同批次的上机工艺参数,控制落棉率的稳定性。
(4)梳棉各机台之间落棉率的差异对混纺比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周期性排查、测试各机台落棉率的一致性。